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民族手工艺研究中心机构简介

四川民族手工艺研究中心经绵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21年4月认定批准成立,并依托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中心整合了本校多个校外校企合作基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各二级学院的科研教学团队为学术支撑平台,依靠绵阳师范学院的美术学、设计学、非遗保护等学科优势力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文化普及和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建立了一支由8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其中博士2名,硕士6名,大学本科学历5名)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自中心成立以来,一直在围绕川渝黔等地的非遗传统技艺及相关文化进行学术研究,并在传统手工艺创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做了有效探索。团队以此为基础进行传统文化的文创设计应用,获得外观专利8项,新型实用专利1项,已发表科研论文62篇,申报研究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 28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受大众欢迎的手工艺文化活动。

主要职责

1.科学研究:本研究中心将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件,以及2017年3月24日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文件《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国办发〔2017〕25号),以及2018年5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18]12号)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本研究中心立足四川,辐射西南地区,针对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的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传承保护,以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进行活化提升;针对西南地区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审美价值以及创造性发展展开研究,为四川以及西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和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加强同高校、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发布课题、立项、管理、检查和验收,组织研究团队对重点方向和重大项目进行探索或攻关研究。

2.应用设计与技艺交流:围绕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创新应用研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各类学校等开展跨地区、跨专业学科的学术研讨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传统工艺的应用研究。及时了解研究领域新动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与时俱进,保持研究中心紧跟形势发展,把握时代脉搏,让科研工作始终围绕现实问题展开;中心未来将建设成为地方特色传统手工技艺研究、创新和应用交流基地,面向全国优秀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与他们建立联络互动关系,在各种具体材料性能、加工工艺、结构性能、组装操作等研究方面深度合作,建立政产学研协作关系,共同研究、创新、转化传统优秀工艺。

3.人才培养:本研究中心将结合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的开展,根据地方企事业单位在传统工艺文化教学方面的需求,多方引入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手工技艺类工坊,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提供支撑和服务。

4.服务社会:本研究中心将持续开展地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及工艺文化的传承普及,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促进地方优秀传统工艺文化在大众中的传承普及,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

                                                                                                                                                                                            




附件【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批复文件.pdf